一、 事业单位法人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济宁市城市公用事业管理服务中心;
住 所:济宁市洸河路74号;
业务范围:参与编制全市城市公用事业发展规划、服务标准、制度规范等;承担燃气、热力等城市公用事业管理服务相关技术性、事务性工作;参与燃气供求监测、分析和城市公用市场培育工作;承担城市燃气、供热新技术应用、推广和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工作;承担燃气、热力等城市公用企业安全管理相关技术性、事务性工作;为燃气、热力等城市公用行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提供技术支撑;承担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经费来源:财政拨款;
开办资金:171.3692万元;
举办单位:济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二、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在市住建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市城市公用事业管理服务中心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开展,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担当奋进,在保需求、提质量、守安全上持续发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中国建设报2次,山东新闻联播1次报道我市供热经验,清洁取暖全年改造新增用户数位居全省第三位。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理论学习,全面从严治党
一是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定中心2022年党建工作计划、学习计划和支部书记抓党建主体责任清单。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全年共召开支委会12次,党员大会4次。积极开展星级支部、“燃热先锋”党建品牌、共产党员先锋岗创建工作。创新丰富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了“党员学习教育”、“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党风廉政”、“志愿者活动”、“燃气安全宣传”、“访民温暖”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12次,推动党员和群众、党建和业务有机融合,全面提升支部标准化建设水平。
二是加强学习教育。高度重视并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共组织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3次,集中学习40余次120余学时。积极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学习党章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党的基本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不断提高政治能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严守政治纪律,从思想和行动上维护党中央权威。同时围绕新发展理念,坚持不懈抓好业务知识学习,重点学习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新政策、新理论、新知识,突出学习燃气热力行业新业态、新技术、新理念,不断丰富党员干部知识储备,提高业务能力。
三是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利用周五学习日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市纪委相关通报、观看警示教育片、领导干部讲党课、交流讨论。2月份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大会1次;开展作风建设“大学习、大查摆、大讨论”活动2次;6月份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市纪委组织“喜迎二十大 家和万事兴”家风图板展活动;重点时间节点开展谈话提醒教育2次,不断筑牢干部职工守纪律、明底线、知敬畏的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委实施办法,确保在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公务接待等方面无超标违规现象。
四是扎实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加强党对思想宣传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员意识形态。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公用事业管理服务中心2022年党建工作计划和支部书记抓党建主体责任清单,印发《中共济宁市城市公用事业管理服务中心支部委员会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成立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7项工作任务,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地。
五是切实提高法治建设能力。加强法治建设,组织干部认真学法、守法、用法,重点组织学习了《城镇燃气管理条例》、《供热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月活动,组织参加普法考试、《民法典》讲座培训,全面提高中心干部职工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工作能力。
(二)牢记宗旨意识,提升燃气热力行业保障能力
一是统筹布局,持续推进燃气基础设施建设
1、全面提升供气能力。截止12月底,全市新增燃气管网259km,全市管线总长度约6300km,年供气能力10.5亿㎥,全市燃气企业签订2022-2023年取暖季天然气合同6.04亿㎥,城燃企业储气能力0.53亿㎥,供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2、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完成14.82万户,完成改造任务的125.06%,位居全省第三位。截止到10月底,全部完成运行调试,具备正常供取暖条件。
3、积极推进燃气管道设施隐患排查整治。完成全市100.53公里老旧燃气隐患管网、203处违章占压全部清零任务;免费为86.26万户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更换金属软管。
二是多措并举,全面筑牢燃气安全防线
1、常态化推进一线督导检查。组织开展了清洁取暖、瓶装液化石油气、燃气管道占压、灰口铸铁管、燃气安全“百日行动”等专项督导检查,检查涵盖14个县市区、156个乡镇街道、315个村,29107家餐饮场所、142家燃气企业,发现整改问题32812条。
2、组织开展燃气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培训。7月14日-17日,组织开展了全市燃气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培训,培训考试710人;8月27日,组织培训考试不合格的230人参加补考。培训涵盖3类人员、9大工种,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了燃气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3、深入开展燃气安全宣传。结合燃气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月等,深入社区开展安全宣传活动。6月16日在新世纪广场开展“生命重于泰山 守住安全底线”燃气安全宣传主题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现场解答群众问题600余次。组织华润燃气等企业深入入社区宣传20余次、进校园宣传2次、累计入户2万余户,切实提升居民安全用气意识。利用入户走访普及安全使用燃气灶具等常识全年累计180万次。
4、全面加强农村燃气安全管理。印发了《济宁市农村燃气安全管理实施办法》,率先在全省创新实施农村燃气“双安全员”制度,构建燃气企业“专业管理”与气代煤村“属地管理”双线联动长效机制,配备275名燃气企业专职安全网格员和2023名驻村安全协管员,全面加强燃气安全监管和日常巡查,建立“双安全员”燃气隐患应急处置机制,保障群众用气安全。
三是精心谋划,不断提升供热保障能力
1、不断扩大集中供热辐射范围。2022年完成新增集中供热面积646万平方米,完成全年计划新增集中供热面积目标任务161%,全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73亿平方米。
2、实施城市集中供热热源改造。华源电厂已完成供热首站技改,供热能力提升至1500万平米;嘉祥电厂新建二期供热首站,新增供热能力600万平米;里彦电厂3号机组完成高背压转子和主省煤器更换,供热可靠性进一步提升。
3、积极开展集中供热问题“冬病夏治”整改行动。印发《济宁市2022—2023年度采暖期集中供暖“冬病夏治”实施方案》,督导各县市区对上个采暖季暴露出的问题建立台账,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组织各供热企业加强供热设施检修维护,已完成检修维护供热管网179公里,维修更换锁闭阀、焊接阀等各类阀门管件35000余件。
4、全力保障冬季供热平稳运行。供暖期前组织开展全市供热行业一线维修人员、客服人员供热技能和服务礼仪培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拉网式排查集中供暖风险点,特别是针对新建小区,按照“能供尽供”原则,逐一研究制定供暖方案,保障群众用热需求;督促各供热企业向热源企业结清往年欠费,并提前预付本采暖季50%热费,用于支持热源企业购买煤炭;严格落实供热网格管理制度和供热预热期制度,10月底前,全市2331个换热站全部完成注水打压,组织各供热企业将网格服务电话在各小区、单元、楼栋张贴到位,11月9日率先在全省启动正式供暖。供暖期间,坚持供热运行参数日调度机制、全市供暖来话日分析、日督办机制,广泛开展“访民问暖”大走访活动,主动倾听民意,实地解决群众用暖问题。截止12月31日,共收到市12345热线反馈全市供暖类诉求累计28715件,较去年同期减少2669件,同比下降8.5%,供热整体运行平稳。
三、资产损益情况
2022年年度财政收入364.28万元,年度支出364.28万元;2021年年末净资产为121.59万元,2022年年末净资产为12.35万元。
四、单位重大信息
1、人员编制。根据中共济宁市委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济宁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发展事务中心等单位机构职能编制规定的通知》(济编〔2021〕62号)规定,市城市公用事业管理服务中心核定事业编25名。2021年末在编人数14人,2022年末在编人数19人。
2、机构编制实名制情况。孙德化、张金树、张海哪、陈海英、胡运强、梁杰、于明、王帅、白书锋、张猛、杜先梅、赵媛、李旭、张斌、杨小文、许涛、李晗、宋泽、宋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