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推进
全省首批城市更新创新案例公布 济宁2个项目入选
发布日期:2024-06-22浏览次数:字号:[ ]

6月20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第一批共25个城市更新创新案例及经验做法,其中济宁市运河记忆文化街区大闸口南岸街保护改造提升项目和济宁市第一粮仓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入选产业提升类城市更新创新案例。


保护传承 融合创新 激发文旅消费活力

—济宁市运河记忆文化街区大闸口南岸街保护改造提升项目

一、基本情况

济宁市运河记忆文化街区大闸口南岸街保护改造提升项目位于任城区越河街道老运河湾处,街道全长500米,原为以经营酒店用品为主街巷市场,与街区传统商业氛围严重不协调。项目以传统文化为主线业态对商业步行街进行改造提升,主要建设内容为外立面及景观提升改造,道路铺装及绿化工程,以及夜间灯光秀游船夜游、运河戏院等项目。构建运河沿岸三街六巷,打造滨河创意活力公共空间和多元功能混合的活力街区。



二、经验做法

1.注重保护传承,营建魅力业态空间。项目采取“以留为主、改建结合”的更新方式,在不破坏传统街巷尺度和风貌前提下,增加文化旅游开敞空间,允许商铺适度外摆。有传统舞狮表演、现代舞蹈等演出,有“鹊桥会”相亲节、水上婚礼等民俗活动,更有特色小吃、游乐摊位等沿街摊位,形成了市井生活、传统文化和运河民俗等特色本土产业。



2.丰富文化活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充分发掘文化街区潜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打造步行街夜游览、水上游览、运河戏院、南岸街立面改造四个项目,逐步把运河记忆文化街区打造成为任城旅游新名片。街区已成为民俗风情的集萃地、特色旅游的承载地、城市休闲的目的地和展现“济宁运河之都”的文化会客厅,实现了以商承文、以文促旅、以旅兴商,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更高品质的休闲游览体验。



三、专家评议

运河记忆文化街区较好地秉承了“保护+文化+商业”的开发运营模式,既强化保护理念,也注重做好历史空间的活化利用,立足文化内核,推出各类沉浸式文化体验,通过烟火气点亮夜经济,激发大闸口南岸街区的内生动力。历史街区的保护要坚持保护和利用统筹,既要保护好老街区、老建筑,也要结合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发展现代产业,使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老粮仓里的“鲜活营生”

—济宁市第一粮仓片区城市更新项目

一、基本情况

济宁市第一粮仓片区城市更新项目(麷街)位于任城区车站西路,占地面积238亩,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原为济宁市第一粮库旧址,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由于城市建设发展,2019年第一粮库整体外迁至郊区,原址保留处于闲置状态。项目立足片区整体保护更新,盘活闲置国有资产,吸纳社会资本投资2.7亿元,将第一粮库原址打造成为生活与文化相结合的文创园区、体验基地和精致农贸市场,让这片“沉睡”的土地发挥出更大效益。




二、经验做法

1.多措并举,盘活低效用地。实行低效用地“一地一策”,济宁市出台《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实施意见》,建立低效土地资源数据库,明确再开发模式,制定盘活的扶持政策。项目土地使用权人与社会资本联合组建运管公司,结合新赋功能,统筹对园区、粮仓精心修缮改造,30多个不同时期的粮仓建筑肌理和格局被保留,同步完善了市政、消防、环卫等各类设施。



2.精心规划,突出产业特色。明确功能分区,将园区划分为铁道餐饮文化主题街区、济宁太白文化街、儿童娱乐天地、五星级智慧农贸市场、创客空间、1958特色主题餐饮等,可容纳300家品牌店铺,直接间接提供就业岗位近5000个,年营业额5亿元以上,满足3公里服务半径内10余万居民生活购物需求,有效拉动片区经济发展。



3.科学运营,解决收益难题。项目坚持统一运营,标准化规定运营流程、营业时间、店招设计,制定各岗位作业指导书、各部门工作指南、工作表单等管理配套流程,营造了有序舒适的街区氛围和消费体验。全力为消费者营造“以我为主”的休闲购物氛围,顾客满意度保持98%以上。招商运营中心为全体客户提供专业保障,同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真正实现筑巢引凤,年租金收入可达2500万元。

三、专家评议

项目有效盘活国有资产,变老旧仓储设施为群众喜爱的网红打卡地,增加了新的就业岗位,推动了传统物流仓储产业转型,在丰富居民生活、完善服务功能、活跃城市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老旧仓储厂房的位置一般比较优越,房屋空间跨度较大,利用条件较好,工业风广受欢迎。在空间改造的同时,要精准计算改造成本,科学评估租金收益和预期涨幅,在便民服务的同时实现经济回报,推动项目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